最近肇庆市端州区某小区的物业纠纷案例,在行业里引起了不少讨论—— 前物业公司因拒不退场,还反诉业主索要滞留期间物业费,最终法院判决物业撤离,业主无需支付相关费用。这个案例对咱们所有物业公司来说,都是一堂实打实的 “风险警示课”。作为同行,我们得从这个案例里琢磨琢磨:面对业委会的退场要求,到底该怎么做才对?怎么才能既守住合规底线,又最大程度保障公司利益?
先复盘案例:拒退场反索费,问题出在哪?
这个案例的来龙去脉,咱们得先理清楚,才能明白问题的关键。
2012 年小区交付时,广州这家物业公司作为前期物业进驻,当时约定的服务期限很明确:从 2012 年 8 月 1 日起,直到业委会重新聘请新物业为止。后来因为物业服务没跟上,业主和物业的矛盾越积越多,到 2023 年 10 月 26 日,业委会正式提出让他们退场。
按理说,合同里已经约定了“业委会聘新物业后原物业退场”,这时候就该按约定办手续。可这家物业公司没按要求撤离,反而拖着不走,哪怕法院后来判了 “30 日内撤出”,他们还是拖到 2024 年 6 月 30 日才撤,导致新物业没法按时进场。更关键的是,他们还反过来要求业主补缴 2023 年 10 月 9 日到 2024 年 6 月 30 日这段 “赖着不走” 期间的物业费 —— 这一操作,最终没能得到法院支持。
展开剩余78%法官在判决里点透了一个关键:有些物业公司觉得“只要不撤场,就能继续收物业费”,这想法根本站不住脚。合同终止后还强行滞留,想靠拖延要不当利益,不仅收不到钱,反而可能要赔偿业主损失,得不偿失。
面对退场要求,物业公司的“正确姿势” 是什么?
这个案例给咱们提了个醒:遇到业委会要求退场,千万别走“拒不撤离” 的歪路。正确的做法,得围绕 “合规、配合、合法维权” 这几个关键词来展开。
1. 先看合同:按约定来,不越界
咱们做物业的,最核心的依据就是物业服务合同。不管是合同到期,还是业委会依法提出解除合同,首先得翻出合同看看条款—— 里面肯定写了退场的条件、时间、流程。按合同约定办手续,这是最基本的合规底线,也是避免纠纷的第一步。要是连合同都不遵守,后续很容易陷入被动。
2. 别抱 “滞留能收费” 的侥幸心理
案例里这家物业公司的教训太明显了:以为拖着不走就能继续收物业费,结果法院根本不支持。实际上,一旦合同终止,物业公司就失去了收取物业费的合法依据。强行滞留期间,不仅收不到钱,要是因为延误新物业进场,给业主或业委会造成损失(比如小区管理断层、设施维护滞后),还可能被判令赔偿。这笔账,怎么算都不划算。
3. 积极配合交接,留住专业口碑
退场不是“拍屁股走人”,而是要做好交接工作 —— 比如小区的档案资料(业主信息、设施图纸)、财务账目(预收的物业费、公共收益)、设备清点(电梯、消防设施、监控系统)这些,都得按规定移交给业委会或新物业。这不仅是法律要求,也是咱们物业公司专业素养的体现。就算要离场,也得把事情办得漂亮,留住行业口碑,以后说不定还有合作机会。
4. 有争议?走合法途径,别硬扛
要是觉得业委会的解聘程序有问题(比如没经过业主大会表决),或者有业主欠缴物业费,咱们得通过合法方式解决—— 可以跟业委会协商,也可以找街道、居委会调解,实在不行就走诉讼程序。像案例里那样 “用拒不退场对抗”,不仅解决不了问题,还会把自己拖进法律风险里,最后落得 “既输官司又失口碑” 的下场。
5. 根本之道:服务做好了,才不怕 “退场”
说一千道一万,咱们物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还是服务质量。平时把小区管理好,业主有需求及时响应,设施维护到位,和业主、业委会保持良好沟通,就算真的因为合同到期或其他原因要退场,也能“好聚好散”,甚至可能因为服务好,被业主挽留。反过来,要是服务跟不上,业主才会想换物业,真到退场时,矛盾自然多。
想保障公司利益?这些“提前准备” 要做好
除了面对退场时的正确应对,平时做好这些准备,也能帮咱们最大限度保障公司利益。
1. 签合同的时候,把 “退场条款” 写细
在跟开发商或业委会签物业服务合同时,就得把合同终止后的退场流程、时间节点、交接内容、费用结算(比如预收物业费怎么退、未缴物业费怎么追)都写得明明白白。比如约定“合同终止后 15 日内完成交接”“交接完成后 30 日内结清财务账目”,这样真到退场时,就有章可循,减少争议。
2. 日常管理:档案、账目要规范
平时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,小区的各项资料(设施维修记录、巡检日志、业主沟通记录)、财务账目(每一笔物业费收支、公共收益明细)都要妥善保管,做到“有据可查”。真到退场交接时,这些资料就是咱们的 “凭证”,避免出现 “说不清、道不明” 的纠纷。
3. 定期自查:别因 “不合规” 被解聘
定期对自己的服务做合规审查,看看有没有违反合同约定的地方(比如保洁频次没达标、设施维护不及时),有没有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(比如公共收益未公示)。及时发现问题、整改问题,降低因为“服务不合规” 被业委会合法解聘的风险。
4. 得知要退场:主动梳理,提前准备
一旦收到业委会的退场通知,别慌也别抵触,先主动梳理手头的工作:比如统计还有多少业主没缴物业费,整理好需要交接的资料清单,做好财务审计。提前把这些工作做在前面,能让后续的退场交接更顺畅,也能避免因为匆忙退场,遗漏重要事项,造成利益损失。
5. 业主欠缴物业费:单独追讨,别绑在 “退场” 上
要是有业主欠缴物业费,别把“追讨欠费” 和 “是否退场” 绑在一起。可以在退场前跟业委会协商,明确欠费的追讨方式;也可以在退场后,通过发催缴函、找调解组织,或者走法律程序单独追讨。把 “拒不退场” 当筹码要欠费,只会像案例里那样,最终得不偿失。
最后想说:合规经营,才是长远路
肇庆端州这个案例,其实是给整个物业行业提了个醒:靠拖延退场、索要不当利益的时代,早就过去了。现在业主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,法院也会依法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。咱们物业公司要想长远发展,还是得守住“合规经营” 的底线,靠优质服务赢得业主认可。
就算真的要退场,也得“体面离场”—— 按合同办、配合交接、合法维权。这样不仅能规避法律风险,也能留住行业口碑,为以后的发展铺路。毕竟,物业行业的核心是 “服务”,只有把服务做好了,把合规做到位了,才能走得稳、走得远。
#物业管理 #物业服务 #物业
发布于:河南省创同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